小提琴製作-提琴選材,挑選優質的小提琴木料

小提琴製作-提琴用料

木材是由外而內生長,越靠樹根外部越年輕,含水量也越高,一般都會選用海拔2000-3000公尺的木頭,這個區域冬天都會下雪有利於搬運,最棒的是相對濕度小木頭也處於存活狀態,不易腐朽,夏天的話就正好相反,可能攝氏25-30度左右,相對溼度百分之80左右,一天之內就會發生腐蝕的情況,一般會選擇冬季去取得木料。

一般會選擇樹齡越長越好,胸徑越粗越好,在木頭的橫斷面的年輪方面不能太過彎曲變形,希望春材與秋材的比例是一樣的,會直接影響木材強度的均勻性與聲音的性質;由於都會以雲杉作為面板的用料,面板是提琴發聲最為關鍵的部位,因此質地不能過硬也不能過軟,在選材上會更為謹慎,推薦是木紋間隙為每一毫米到每兩毫米比較好,低音樑和音柱間隙為一毫米為佳。 小提琴怎麼選?推薦你新手買小提琴簡單7重點

木材取得主要為徑切與弦切兩種,弦切為原木的切線方向下切,與年輪相切,視覺上是內側為弓弦形象,外側為弓把形象,這類的板材多半是會選做家具或是建築,因為弦切的楓木會產生特殊美麗的圖案,所以大多數背板都是用弦切的方式來製作。

徑切則是沿著圓木直徑位置,也稱為四等分鋸切,弦切方向的收縮大於徑切方向,徑切的木料比弦切堅固,面板可製成更薄,彈性震動浮動幅度大,可看見髓束的花紋,增加面板的變化性;另一種更高級的處理方式是將樹幹按照徑切

的方向切開,因為木纖維的方向與樹的生長方向一致,劈開木頭時會順著木纖維的裂開,徑向劈開雲杉作面板,拱的強度更大,共鳴會更好,劈開的木料利用率為百分之33,鋸開的木料是百分之74,雲杉較易劈開,因為木纖維堅挺可保證平直走向,較少節疤,常選用劈開的木料作面板。

面板幾乎都是雲杉木,傳遞速度可達每秒5公里,為14倍空氣中的傳遞速度,對3000-5000赫茲的高頻聲音有阻尼性,一般人認知最好的雲杉是來自於阿爾卑斯山上的雲杉,因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製琴師都是取自於這座山上,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因為地理位置鄰近,長久以來的文化意涵衍伸出的刻板印象,其實木料上沒有特別大的區域差異,越遠的運費就會越貴,若多出來的就可能會是品牌信仰價值。

背板多半會選用有花紋的楓木,北半球有上百種品種,主要會以視覺為第一優先考量,只要是質地軟硬適中,都可以選用,琴頭與側板往往會與背板選用同一種木頭,增加視覺上的一致性,又能達到節省成本的效果,通常會將最好的楓木用於背板。

提琴的配件繁多,基本上是以雲杉楓木烏木為主,弦軸、指板、弦枕、尾枕、腮托常用烏木居多,木頭質地細膩且純黑大多數出於斯里蘭卡,色澤會因產地季節有所不同,從純黑到棕色條紋都有可能;其中除了指板一定要用烏木外,其他都可以用棗木作替代,因質地不如烏木堅硬,用在旋軸上會使提琴旋軸孔使用更長久,樁眼是小提琴中用來固定與連接側板的木頭,木料會採用雲杉,因為質地堅硬,有些製琴者會採用泡桐木,質量較輕又有適當強度,可以減輕提琴整體重量。

 

小提琴製作所使用的木料對於質地、外觀、色澤有很高的要求,雲杉的要求是年輪的木紋要求一致性,包括春秋材寬度比、木材間距,楓木木料要先觀察木料弦切、半弦切和徑切,要選用一樣距切方向,只要木料盆平行就好,其他條件沒有像雲杉那麼嚴苛;匹配圖紋時先將替換木料表面刨成平面,並要在光源下旋轉確認,在相同光源下的角度變化顏色是否一致,或是查看木纖維的寬度與深度是否一樣,嫁接側板時就會有這樣的要求。

小提琴製作

在修琴時會配出各種不同的酒精液來潤色,交替的粉刷顏色層與清潔層,塗層越薄用色越淺更能控制顏色,酒精漆比油漆更能控制薄度,會比較光滑,在修琴前,要同時考慮結合木料與潤色的問題,這樣子才能達到潤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