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期間,對於準備英國皇家檢定的學生而言,學小提琴是密集訓練加課的重要階段。
記得第一次接觸出皇家檢定的音階試題本,得知學生必須準備一整本滿滿的音階,小提琴教學從2個8度到、3個8度的音階琶音,到半音階、減七和弦與屬七和弦等等,更高的級數還有雙音音階等練習,這龐大的音階數量令人印象深刻(也很驚嚇)。
學生不解地發問:「小提琴老師,為什麼要練這些音階?」
「練了這些拉曲子就能變好聽嗎?」
小提琴教學,練習音階就像蓋金字塔
練習音階、琶音、練習曲等基本練習就像是鞏固一座金字塔的地基,每一次的練習如同累積一塊塊質地良好的基石,地基如果使用材質差勁的石頭,或偷工減料的施工,或許短期間內並不會馬上影響到最上端的尖塔,但如果現有的地基沒有隨著更高聳上升的尖塔及時處理掉最底端的根基問題,崩壞腐敗的底層最後會拖累整座高塔,造成頂點的枯竭無法再繼續發展,到了這樣的情況只能將整座金字塔打掉重新開始。
從古到今,關於練習音階的好處,小提琴家的名言舉例不勝枚舉,故不再贅述,這裡想分享前陣子上課學生遇到的實例:
某國中的絃樂團舉行了例行樂團升級考,這次的考試樂團試奏的部分特別難,大部分學生表現欠佳,事後問學生:「試奏考了什麼?」了解之後發現原來這次的試奏曲目是莫札特《第三十九號交響曲》的樂團片段,分析學生表現不佳的原因是由於曲子以降E大調寫作,降E大調更是相對較不常演奏的調性,所以如果平常與E大調音階不熟就會無法順利的完成試奏。
▲白里奧第九號小提琴協奏曲,細看之下不外乎是由音階琶音所組成。
另一個例子是我在幫學生準備白里奧第九號小提琴協奏曲,曲子的第一行有一個看起來很快速複雜的音型。
學生一開始的反應往往相同:「老師,這看起來太難了我不會……」,
我:「仔細看,這個困難的地方你早就練過了。這是什麼音型呢?」
學生:「是a小調的琶音耶~~」
我:「你早就學過了,是不是很簡單呢!」
小提琴曲子大多數炫技的地方不外乎是以單音或是雙音的音階,以及各個大小調的琶音、分解和弦、減七、屬七和弦,甚至半音階等等手法寫作。
平時只要掌握好音階等基本練習,曲子困難的片段也不過是依據這些基本練習衍伸而來,平日裡已經打好的基礎遇到這些挑戰自然輕易的迎刃而解,節省大半數的練琴時間!
作者洪詩涵